至于炼形炼命涉及到方法,步骤,火候时机等因素,“差毫发不结丹”,所以称为“命靠师传”。
因此,道家追求即世成道,所以更重视性命双修。佛家追求超脱、转世轮回,所以独重修性。
在自在万象门中,长老陈履安是佛道双修,营造四子中的诸葛昀,则是先学佛后入道。
有人会问了:那可以说道门比佛家或儒学等更高明吗?
话也不是这样说的。
佛理中有一句话——八万四千法门,皆可成佛。
如果把目标定在山顶,那任何修行之道都好比爬山,所有正牌正派的法门就像是四面八方各个方向上地貌不同的路径,任何一条皆可登顶,有难易快慢之别,并无高下之分。
选择修行路径,切忌有极重的分别心,认为只此一途,别法都不行,甚至为此互相倾轧打压。
另外切忌昏沉。
有些人分别心倒是不重,但又不是智慧很高后消除了,而是迷糊和昏沉,认为修习哪个门道都成,或者妄想尽量兼容并包。
关键在于根据自身的根器选择适合的法门。
以佛家为例,上根之人适合禅宗。
禅宗讲求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当下顿悟、明心见性,对根器的要求极高,想当年六祖惠能大字不识一个,只听一遍《金刚经》即可开悟。
对俗世众人,如果在红尘炼心的世俗中连人情世故都搞不掂、混不出模样的话,学禅不是开悟,而是自误。
天性淳朴之人,可以选择净土宗。
净土宗简单易行,只需念佛就行,但其“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只是提倡众生念佛的方便法门,如果真有普世之道,佛祖何必辛辛苦苦讲法四十九年,留下无数法门呢?
通过念佛号收摄杂念,感应佛陀愿力,得进净土世界的,需要是生性敦厚之人,学识广博聪慧但“知见障”很深的就难以找到那种状态。
密宗的修行极为复杂,喜欢神秘文化又对繁复事物有兴趣且不差钱的师兄比较适合修密。
人的个性差别极大,改变几不可能,需要找对合适自己的缘法。
而且,即便是普度众生的佛门,即便佛祖神通广大慈悲为怀,世上受苦之人仍多,仍有四件事是佛菩萨们“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别人不能代替。
第二,智慧不可赐。任何人要开智慧,离不开自身的磨练。
第三,真法不可说。语言最终是苍白的,只能靠实证。
第四,无缘不能度。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儒家也是这个道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如果你很有能量、很有文化,向下是可以演的,可以兼容的,有时借由某些缘法,可以表现的不是那么有文化,反正大家都知道你在装哔哔。
但是不懂装懂,就很容易露馅了。
也就是说,大爷有时候可以装孙子,但孙子不容易装大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明明德的儒学是个由很多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
“叮!启动规避模式——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该逃跑就脚底抹油。
“叮!转换为道义模式——道之所在,虽万千人,吾往矣。该坚持就当仁不让。
“叮!吃好喝好——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叮!安贫乐道——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做什么样的角色,就做什么样的功课。
胸有沟壑时,这种自觉切换的状态,其实是一种在明明德的状态。
道门各家所修之性命,往往又各有所指所长。
自在万象门的性功为守印堂之法,为上丹田,命功为守脐轮之下的下丹田。
两人的元素剥离大法需要修为相近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如今风清隽和华澜庭的差距已经不小,华澜庭今晚要以自己体内的博山雷丹炉运转的命功助力风清隽的性功运行,帮她提升功力。
直到子时已过,两人才收功。
两人各自休息,只待第二天和众位同门商量后,决定如何对付北都罗酆帮。
https://xianzhe.cc/book/1795/38543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