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也不嫌弃张浩的咋咋呼呼,带着几分惊喜,追问道:“成了?”
“算是成了,他们已然答应了,此法对他们来讲算是唯一能够协助他们脱离困境之法,他们不答应都不成了。”
张浩昂首挺胸,说的极为得意。
朱厚照完全不在乎张浩的态度,只要能办成事,哪怕尾巴翘到天上去都行。
“接下来,便开始解决倭患了吧?”
有倭患横亘着,那些商贾一出海怕是就得被截了。
截了商船倒没什么,大明泱泱大国的面子却是丢不得。
提起这个问题,张浩脸上已不见了得意,郑重其事道:“是,此事当从长计议,不可莽撞行事。”
倭患迟迟解决不了,存有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乃是那些倭寇飘忽不定,一斩草除根并不易,二乃是大明沿海官商流民皆与之有所串联,朝廷面对这些内鬼支持下的倭寇着实是难上加难。
以前,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是因为大明发展到中期之后,从上到下已没有了居安思危之心,从君王到臣民百姓只想在自个儿一亩三分地上过自己的日子。
因为谁都没设身处地想过解决海禁问题沟通大明与海外的联络。
张浩看起来有不畏一切的秉性,其实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反复思考,把该考虑的问题都考虑好才会行动。
现在他已不是做任何决定只关乎自己一人的时候了。
现在的他,每个决定都关乎着天下万千黎庶,关乎着该把大明带向何方。
说着,张浩很快便又接着道:“东山卫这段时间已然配备齐整了,但剿灭倭寇东山卫怕是配不上用场了。”
东山卫招募的多是流民,这些兵丁中还是以北方人占据甚多。
不通水性,且又主要是按照对付陆地最强精锐的骑兵训练的,又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改变策略,训练出一支擅长水战的兵丁来。
就这些北方出生的兵丁,站在栈板尚上都有可能吐得昏天黑地,又如何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训练出来?
张浩一番话相当于没说。
朱厚照带着几分慵懒,没好气地道:“也就是说,对于剿灭倭寇之事,直到现在你都没有任何准备?”
张浩是那种做事不做准备之人吗?
对朱厚照没好气的询问,张浩倒是颇为淡然,笑嘻嘻道:“哪能呐,在售卖酒具的同时,臣已经在为我大明边患做准备了,陛下定还记得,这些酒具要么销往北地,要么就是销往海外,这些时日臣思来想去,还是直接销往海外的好,毕竟北地只有牛羊,倒是能够以此拉垮他们,但却不值得让我大明付出国富民强的机会做此事,当我们借助海外的资源达到国富民强兵壮的时候,解决北地边患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只怕到时候他们还求着要我们带他们过上好日子呢。”
张浩说了这么多,完全没说他准备的计策是什么。
朱厚照早就等不及了,问道:“废话怎老是这么多,你就说你准备怎么对付倭寇不就得了。”
切,急什么,这不得一点点说,谁能知晓你是否有魄力解除已实行百年的海禁。
算了,看在朱厚照也是着急的份上,就不与他计较了。
再者说了,他就是计较能怎么着,还能把朱厚照再揍上一顿不成?
张浩淡淡一笑,道:“臣已指导东山书院在做了,估计用不了几日,就能有结果了,此物定能够给我大明剿灭倭寇增加好几层的筹码。”
张浩话音才落,朱厚照早就已经跃跃欲试了,第一时间招呼内伺拿来了便服,刚换好,便在一众亲卫的护送下出了宫。
朱厚照不喜欢大张旗鼓的,到哪里都带上銮驾,这样轻车从简的倒也正合适。
一来不至于给东山带来接驾的负担,而来也能赶不少时间。
真不是他在乎这么点时间,若朱厚照真带着銮驾出行,先不说准备妥当皇帝出行的仪仗,就是清障,以及半路鸣锣开道就得花费不少时间。
若这些都准备妥当了,少说也得几个时辰。
有这几个时辰时间,他们已经往返好几趟了。
很快,朱厚照带着亲卫与张浩骑马赶至了东山。
一到东山,张浩便带着朱厚照直奔书院而去。
https://xianzhe.cc/book/16341/457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