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扬看见这些吐蕃骑兵人马皆披锁子甲,他忍不住说:“这些吐蕃人还真有钱,人和马都披着锁子甲,装具还真是精良啊!”
消息比较灵通的李熠辉说:“谁说不是呢,自从八年前薛大将军兵败大非川,吐谷浑彻底沦陷于吐蕃之手,我朝失去了对吐谷浑的控制,吐蕃占了吐谷浑这块宝地,又屡次劫掠西域安西四镇,还西征吐火罗,虏获无数,端得是富得流油啊!”
苏扬一眼看过去,不止这百余骑吐蕃兵,其后密密麻麻的吐蕃骑兵几乎人人都有甲胄在身,最普遍的就是锁子甲,整个吐蕃大军之中骑兵超过六成,剩下皆为步兵,这些步兵却都有马,此时正下马列阵。
苏扬见这李熠辉也是一个消息比较灵通之人,就问:“李将军知道这吐蕃军的编制否?”
“吐蕃人的军中编制其实很简单,他们是以户为单位出兵,每户一个奴隶主,带几个奴隶兵出征视自身情况而定,有多有少!每十户兵由一个十户长统带,一个百户长统带十个十户长,一个千户长统带十个百户长。千户以上称将军或元帅,将军或元帅统领多少千户由具体的情况而定!”
苏扬听完之后想了想,又问:“我大唐军制比较复杂,以府兵制为主,战时也少量募兵,可出征大军的军队编制又与府兵、十六卫的编制不同,李将军认为我大唐的军队编制与吐蕃军孰优孰劣?”
李熠会摇头笑道:“各有优劣吧,大军编制主要还是根据需要而决定的,人多有人多的编制,人少有人少的编制,吐蕃人的编制相对简单,因为他们骑兵多、步兵少;持长短兵器的多,用弓弩的兵士少,又没有辎重补给的压力,因此采用比较简单的军制是很实用的!”
“而我大唐兵马多,骑兵少、步兵多,弓弩、弓箭兵多、刀盾兵少,兵种比吐蕃军也多,还有长途运输辎重补给的压力,一支两万人的大军就有六千辎重兵,战时编制也是根据需要而定”
苏扬知道李熠辉说得是有道理的,唐军兵种职能的配置是经过多年实践而定下来的,这些在李靖遗留下来的兵书中都有记录和规定,而现今无论是府兵、十六卫、边军,还是战时出征的大军编制,都是当年开国大将李靖等人制定,一直沿用到现在。
就好比这一次西征,李敬玄手里开始有十八万人马,这十八万人马分成七军,分别为中军、左虞侯军、右虞侯军、左厢一军、左厢二军、右厢一军、右厢二军。
中军的指挥官称为统头,左右虞候二军的指挥官称为兵马使,左右二厢四军的指挥官称为总管,而元帅李敬玄的官职名称是大总管。
刘审礼统带的前军就是左厢一军,约有一万两千五百人,兵种、兵器甲胄的配备与其他各军基本相同,只是兵力数量不同。
军中火长并非是指挥十人的兵头,他就是一个烧火做饭的,负责十个兵士的饭食。
每三个合得来的兵士组成一个小队,每三个合得来的小队组成一个中队,每五个中队合成一个大队,这就有四十五人了,前四个中队为战斗兵,最后一个中队是督战兵,由一个押官统带,战时谁敢后退一步,斩!设队正统带全队,又设副队正掌旗,另有左右护旗手,全队一共五十人。
队官的真正官名是队正,只因他是一个基本作战单位的头头,兵士们习惯称呼为队头,以此类推,还有团头、营头。
因此,队为唐军出征时的基本作战单位,如有需要,可两队合为一大队,设旅帅统之,也可三队合为一大队、五队合为一团,设校尉统带,指挥官被人称为团头;如有需要,四团或五团设为一个营,设裨将统带,指挥官被人称为营头,唐军出征时,一般是千人为营。
这时李熠辉叫道:“这次吐蕃人真是下了血本了,吐蕃国但凡有些名声的大将都来了,你看看,钦陵、乞力徐、达扎恭略、还有钦陵的兄弟赞婆······”
苏扬一看吐蕃军中的旗号,果然都有李熠辉说的这些名号,再加上吐蕃军发二十万装备精良的大军,可谓是堪称豪华阵容了。
https://xianzhe.cc/book/13658/323546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