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思这些日子那是相当的郁闷。
太后废帝的失败,意味着武家已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当然和他武三思的性命也息息相关。太后在诏书里责令他必须带六万兵马回援,但张虔勖却听了姚崇的怂恿,给他的兵马打了个大大的折扣,只有四万兵马。
更可气的是,河北折冲府这一次一共派出十万军队参战。
因河北地处边疆,军队的成分也是复杂至极,不止有唐人,更有不少的契丹人、突厥人参战,乃是名副其实的一支杂牌军。
张虔勖趁着分派军士的机会,将十万大军中混杂的两万,根本不服管教的契丹人、突厥人,像是送瘟神一样全给了武三思,自己却留下了六万清一色,完全服从军纪的大唐军士。
两万契丹人的统领李尽忠,孙万荣之前就是反抗过大唐的契丹头领,后来被大唐招安,封了边疆的都督、刺史。这一次因扬州叛乱声势浩大,前去平叛的兵力捉衿见肘,也征调了李尽忠、孙万荣的两万契丹军一同参战。
李尽忠、孙万荣全是正三品的大将军,又是县公的爵位,任何一个身份都比武三思还高。这些契丹人早就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子,根本看不起武三思这个靠女人的裙带关系上位的武氏子弟。
何况,朝廷将他们从河北拉到了徐州,打仗还没打呢!又从徐州拉回了洛阳。这是在打仗,还是公款旅游?
契丹人奉调前来平叛,当然不是替大唐做好事来了。而是图个平定扬州叛乱后,朝廷会默许在叛乱地区爽个十天半个月,劫掠劫掠江南的富商,抢几个江南的美妞儿快活快活。
调回洛阳能做什么?难不成太后、皇帝还能准允他们这些契丹人在帝国的东都爽一把?痴人说梦嘛!
所以,整支兵马的军心、士气那是非常低落。武三思接手之后,李尽忠、孙万荣二人对他是爱理不理,阳奉阴违。
洛阳的情报早已传给了武三思,这四万兵马乃是太后,甚至是武家最后的希望,自然也是武三思本人保命的唯一希望。
武三思为了拉拢军心,缓和和李尽忠、孙万荣的矛盾,甚至还私下开出了条件,那就是攻下洛阳,将昏君干掉之后,太府寺的珍玩珠宝,尽数用来犒赏契丹军。
听说有珍宝来犒军,李尽忠、孙万荣这才勉勉强强和武三思达成了协议。当然,若事后武三思,甚至是太后不兑现,直接洗劫了皇宫就回契丹去了。
十日后,四万兵马沿着大运河进入了洛阳地区。
摆在武三思的面前就两条行军路线。
一条是在偃师登陆,然后沿着北邙山抵达洛阳城东北的含嘉仓城,与太后汇合后,再攻打皇宫。
一条是直接从洛水直达皇城城门,先占领了皇城,再攻打皇宫。
以太后的指示,当然是要武三思在偃师登陆,沿着北邙山山路进入含嘉仓城,再徐图进击。
但在武三思看来,若直接去含嘉仓城与太后汇合,这支兵马的控制权就转手到了太后的手里,纵然最终胜了,还有他什么戏唱?太后明显更重用武承嗣,而他就是个备胎、替补罢了。
战舰行进在洛水,站在战舰的武三思,野心也渐渐膨胀。
如今的长安、洛阳,甚至是河北,早已是兵力空虚。他手握四万兵马,其中还有两万石能征善战的契丹军,可以说是洛阳地区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力量。
https://xianzhe.cc/book/13348/319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