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就慢慢失衡了。
虽然军备的必要性仍然存在,但是相较于之前的恶劣环境,已经好了太多,而一旦承平,军事力量就是去了大舞台,文官们接过了权力的交接棒,开始民生治理。
世祖驾崩之前,文官对武将的优势还不明显,到了仁宗朝时,一切就大不一样了。
仁宗性情宽和,远不如世祖一般残酷。
且他在自身能力上,确实只是中人之姿,远远比不上世祖一般雄才大略,所以在治国理政上,大部分的政务都逐渐向政务院这边倾斜。
又加上仁宗子嗣艰难,仁宗的心思大多在后宫之上,随着政务院处理国政上越来越成熟,仁宗一个生长在后宫之中的人,也无法跟在官场沉浮了几十载的老油条们争斗,国政便逐渐把持在了政务院手中。
到后来仁宗以五十三岁高龄诞下皇子,即当今的天子赵曙,便将政务悉心交付政务院,一心教导赵曙。
等赵曙七岁之时,仁宗虽然在五十五岁仍然诞下一子,却身子终于撑不住,驾鹤西去,临终前拖政务院好好辅佐新皇,到现在已有十三年。
赵曙也从七岁成长到了二十岁,终于可以大婚亲政。
然而,这十三年之间,由于赵祯临死之前并未将赵曙的生母安排辅理国政,他的皇后又走得比他还早,赵曙实际上是在文官们的教导下长大的。
而没有了宫中牵制的政务院则趁机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势。
到赵曙亲政之时,已经发展到三品以下官员均有政务院任命,三品以上则由政务院推选,皇帝御批!
甚至在武将的升迁问题上,都由于枢密院失去了皇帝的强力支持逐步让渡到了政务院的手中。
人事权力的丧失,让皇权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而在财政问题上,又由于当年的世祖深感于分封等对一国不利,直接定下祖制,后世子孙只享封号,不再享有封地税收的支配权益,其生活保障全由新成立的车马司负责,从皇室子弟之中挑选合适之人,充入车马司,由车马司来解决皇室子弟的生活问题。
国家财政,即国库,直接由三司负责,由政务院统一领导。
就是说,眼下的大宋,皇帝依然崇高无比,但是实际的人事权力、财政权力等,都已经绝大部分移交到了政务院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赵曙一旦亲政,哪怕跟政务院撕破脸,也要派出一个所谓的监税司的原因。
https://xianzhe.cc/book/11070/2750169_2.html